《關山積雪圖》與文徵明的師友情誼
在中國山水畫史上,雪景圖也是經久不衰。似乎若是不會畫兩筆雪景,就不能算山水大家。
千峰筍石千株玉,萬樹松蘿萬朵銀。銀裝素裹的景致讓人不禁吟起古人的音調。中國人對雪景有著深厚的情感,詩詞歌賦之贊揚,優美畫卷之描摹,無一不讓人感受到雪景的風韻。在中國山水畫史上,雪景圖也是經久不衰。似乎若是不會畫兩筆雪景,就不能算山水大家。清代王原祁說“畫中雪景,唐以前但取形似而已。氣韻生動,自摩詰開之”。雪景圖成為文人的寵兒大致始于唐代,其中王維的雪景圖對后世影響最大。據《宣和畫譜》載,宋代御府收藏王維畫作126件,其中山水題材以雪景居多,共計20件。
唐代,山水畫產生了重大變革,李家父子燦爛的青綠山水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風格,水墨山水隨著水墨畫的興起逐漸占據了畫壇主流。經過漫長的積淀,象征特殊文人精神的雪景山水逐漸脫穎而出受到士人關注,及至晚明,山水畫壇對王維的雪景圖尤為關注。
文徵明(1470-1559),初名壁,后以字行,改字徵仲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工詩文,善書,亦善山水、蘭竹。為沈周之后的“吳門畫派”領袖。文徵明早年畫風以工細為主,風格簡淡婉約,晚年則兼長粗細兩種畫法,筆畫趨于蒼勁。
1532 年,文徵明完成了《關山積雪圖》(臺北故宮博物院藏)的創作,他在畫卷末尾的題跋中寫道:“古之高人逸士,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。然多寫雪景者,蓋欲假此以寄其孤高拔俗之意耳,若王摩詰之雪溪圖、李成之萬山飛雪、李唐之雪山樓閣、閻次平之寒巖積雪、郭忠恕之雪霽江行、趙松雪之袁安臥雪、黃大癡之九峰雪霽、王叔明之劍閣圖,皆著名,今昔膾炙人口……”可以看出,畫者對古人雪景圖的贊賞,同時亦欲借雪景山水表現自己“孤高拔俗”的人格品性。
《關山積雪圖》為一長卷,卷首群山始現,卷尾山體綿延,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冬日群山的壯麗之景。嘉靖六年(1528)冬,文徵明與王寵借宿于楞伽僧舍,適逢大雪,王寵出佳紙索畫,文徵明乘興作關山積雪,只是畫卷太長,一時并未完成,而是歷經五個寒暑,方有今日所見《關山積雪圖》。
上方山,又名楞伽山,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石湖(太湖支流)之畔,山深林幽,花果茂盛,景色十分優美。上方山有楞伽、治平二寺,其中,王寵少時讀書處的石湖草堂即在治平寺中。畫卷前景部分,山勢較低,植被稀疏,一派淺灘土坡之象。一個身著紅衣的行旅者騎著毛驢快速前進,似乎在追趕前方的伙伴。只是“山回路轉不見君,雪上空留馬行處”,友人的背影早已被群山遮蔽,足跡也被飛雪覆蓋。畫面中景山勢升高,間以懸崖峭壁,層層堆疊,似乎提醒著路人道阻且長。三兩好友騎驢并行,交談甚歡,毫不懼怕寒風凜冽。遠景中,尖峰如筍,寒氣逼人,寺院屋舍掩映于群山之間,幽深寧靜,遠離塵世的紛擾。這里便是行旅者的目的地了。
雖是白雪皚皚,千峰失翠,全畫也并非只有黑白兩色。作者將青綠、赭石等色巧妙運用,再襯以紅樹青松,顯得生意盎然。值得注意的是,畫面雖有六處屋舍,十幾個人,除了中部的三兩行人以外,其他全都十分隱蔽。這當然是一種凈白無垠的意境,是作者想要追求的也是最為向往的凈潔幽深之境。只有置身于這種無邊的靜穆中,方可體會禪之妙境。
文徵明出生于官宦家庭,雖然才情超絕,卻屢試不中。這種打擊不管是對于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是心靈的重創。于古人,他們大多選擇厭棄塵世,醉心于書畫,文徵明也不例外。只是當他步入中年,以為就要靜度余生時,蘇州巡撫李充嗣卻推薦他為貢生赴京,最終經考核成為翰林院待詔,官列九品。雖只是小小芝麻官一名,卻也得到周圍士人的敬佩。怎奈官場人心險惡,并非進士出身的他依然遭到排擠,苦悶難耐。為求內心寧靜,文徵明毅然請辭歸隱,從此遠離紛繁的俗世打擾,心無旁騖地進行書畫創作。
這幅雪景圖是文徵明為王寵(1494-1533)所作。王寵,字履仁、履吉,號雅宜山人,人稱“王雅宜”。其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,而今以書法聞名。王寵是文徵明的弟子,在書風上承襲甚至超越了文徵明。王寵出身于商賈之家,其父曾請文徵明為他和他兄長王守賜字。出于某些原因,文徵明拒絕了王寵父親的請求。后來,在文徵明好友沈明之的請求下,他方才答應。
文徵明與王寵、王守兩兄弟的緣分開始后,便與之交往甚密,曾多次同游并贈二人以書畫。1516年,文徵明的《治平山寺圖》便是記載其與王寵同游之事。文徵明赴京時,王寵的送別詩里飽含情誼。后文徵明辭官歸隱,王寵與文徵明的情誼得以再續。在文徵明赴京后過了八年,王寵又踏上了進京趕考的道路。此時的他,不僅僅是去實現個人的夢想,而且肩負著老師文徵明殷切的期待。對于一個老師、長輩來說,當個人的夢想破滅后,將它重新嫁接到學生、晚輩的身上似乎亦能填補曾經因失敗而黯然神傷的心境。為了預祝弟子考試高中,文徵明作《停云館言別圖》,希望王寵能金榜題名,平步青云。然而不幸的是,王寵最終落榜,這個結果讓這兩個懷才不遇、同病相憐的人更加厭棄污濁的塵世,二人也似乎因此變得更加惺惺相惜。
1528年,文徵明與王寵同游楞伽山,此時文徵明已經歷了屢試不中——舉薦入職——致仕歸隱的煩悶生活。而此時的王寵卻還在為仕途之夢做著痛苦的掙扎。讀書之余,游歷之后,二人借宿于楞伽僧舍。窗外,大雪紛飛,屋內,二人對坐。在隱秘的深山中,師徒二人可以忘卻塵世的煩惱,或談書論畫,或斟茶共飲。情到深處,文徵明揮毫作畫,興致滿溢。只是這幅畫畫得太認真,作者從動筆到收工一共花了五年時間。實際上,除了《關山積雪圖》,文徵明的《松壑飛泉》(1527-1531)也是一幅歷經數年的作品,且同樣是贈與王寵,可見二人情誼的深厚以及文徵明對于二人情誼的重視。
觀此畫,有一種極強的安寧感,氣韻清清,凡塵不近。雪之為物,瞬化空無。雪景清明,率意蕭散。五年之間,作者作畫之余或許時常想起二人的交往,當王寵于1531年赴京趕考時,文徵明又將祝福與思念訴諸于畫卷。可以說,這幅畫既是文徵明自娛的筆墨,也是文、王二人清靜拔俗的品格寫照,同時還是他們師徒、友人之間深厚情誼的符號。